permanent exhibition

常設展 -3F Clothing, Decoration and Culture

臺灣原住民族的服飾

位於3F Clothing, Decoration and Culture之區域7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服飾多屬苧麻所製,以水平背帶織布機織成長方形布塊,為不經裁剪的方衣系統,如無領無袖上衣、後敞褲及披肩等,多由二、三片織布接縫而成。方衣樣式雖然簡單,但織繡紋樣與色彩卻多彩多姿。近數百年來,原住民族服飾樣貌頗受漢族及其他外來族群文化影響,加之族群部落間的交流互動,充份顯現創造轉化的能力,絕對不是與世隔絕,停滯保守的「原始文化」。
  與漢人接觸較早的卑南、魯凱、排灣、布農和阿美等族,受漢式衣服影響較深,十九世紀已見剪裁式衣服。布農、鄒、排灣及魯凱諸族,有將鹿、羊、羌、豹、山豬等獸皮,製成衣服或飾物。泰雅族有相當優越的織布技術,其中以白色貝珠穿綴成串再裝飾於衣服上的珠衣和珠裙最具特色,但已失去穿著的功能,主要作為聘金或交易的貨幣。排灣、魯凱及卑南三族因社會階級制度因素,充份發展華麗的夾織、刺繡、綴珠、貼飾的技術,其中人頭紋、人像紋和蛇形紋的衣服,僅限於特定階級使用。另外達悟族的衣服雖然簡樸,僅用白、黑、藍三色織出繁複的花紋,且較鮮明的一面是穿在裡面。台灣原住民的衣飾不只在形制,色彩上表現出鮮豔華麗或幽雅古樸的趣味,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宗教的意義。

貼飾
  上述所提及之貼飾技術,是以在不同顏色上鉤畫出紋樣,再裁減下來縫於衣服上。有時以布塊作對折或再對折後,剪成對稱或輻射狀圖案。貼飾主要使用在排灣、魯凱族的男女上衣以及泰雅族的女上衣。屬於南部排灣的查敖保爾群(Chaoboobol)與拍利達利達敖群(Parilario)最喜好貼飾,他們將紅色紋樣貼縫於黑布上,或反之以黑色紋樣貼於紅布上。大多作為對稱或輻射狀。紋樣以人頭形、人像形與蛇形為主。魯凱族較常見以白色紋樣貼縫黑色、藍色或綠色布上,反之亦然,紋樣以卷曲蛇形紋或變化蝴蝶紋為多。

此區展品

貝珠長衣
1
銅鈴長衣
2
男子無袖短長衣
3
女用單片長裙
4
5
女子長袖長衣
6
披肩
7
腳布
8
腳布
9
長衣
10
男短裙
11
男子長袖短上衣
12
帽子
13
長衣
14
女子長袖短衣
15
腰帶
16
男子裙片
17
男子胸兜
18
19
20
護腳布
21
護腳布
22
23
護腳布
24
女子長裙
25
上衣
26
綁褲
27
腳飾
28
29
綁腿
30
綁腿
31
女子胸兜
32
腰帶
33
上衣
34
內裙
35
外裙
36
花環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