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器

  • 族群:阿美族
  • 類別:飲食
  • 尺寸:長22.5×寬19×高22cm
  • 館藏編號:M061900
  • 館藏位置:2F 「生活與器具」4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阿美族陶甑/蒸器」(館藏編號M0619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或社名,族語名稱為tatoronan
    本件陶甑/蒸器色澤呈棕灰色,外型係由兩個鼓腹陶壺相連而成,故器身如葫蘆形狀帶有腰身並分上、下兩層。器身上層外壁左、右帶兩顆突起橫把便利提握搬運。器內上下兩層之間未連通,但於中央鑽有數個蒸氣孔洞,以利水蒸氣通過蒸煮食物


詮釋說明:
    臺灣原住民族中,除了阿美族以外,具有製陶技術的族群尚有排灣、魯凱、雅美/達悟、布農、鄒、卑南及平埔族群等。阿美族傳統上由婦女以手工捏製的方式製作陶器,另外輔以拍製陶器的木拍板、鵝卵石及刮刀,其功能係拍打塑形修整、切泥、擴口等,另外還有支撐陶坯的墊子。阿美族採用露天的草堆燒陶,除了繁複的步驟以外,還有相關的祭典舉行和禁忌必須遵守。
    陶甑/蒸器為蒸煮食物器具,使用方式係將下層裝水,上層以芋頭葉鋪於孔洞上再擺入食物。蒸煮時,將陶甑/蒸器置於火上加熱,待水煮沸利用水蒸氣將食物蒸熟,上方需有蓋子防止熱氣散發出去,類似現今之蒸籠。除陶甑/蒸器以外,阿美族尚有木製甑/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