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泰雅族織布」(館藏編號M0955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採集地與社名。族語稱為pala。
此為一件長條形織布,以中央以紅色為底,左、右兩側織有藍、白、棕、黃等色格狀直條形紋,頭、尾兩端再將為織完的線材製成編繩流蘇。另以藍色線於中央織有五組圖案,由上往下分別是一對雙手插腰直立屈膝人像紋、小菱形組合紋、一對女子人像紋、多層同心菱形紋及另一對女子人像紋。
詮釋說明:
在泰雅族的傳統社會中,女子幾乎一生離不開織布機,而且織布亦是必須精通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成年的象徵。僅有擅長織布的女子才能於臉上文面並出嫁,能夠得到族人的認可尊重。傳統上,織布是由移動式水平背帶織布機所織出,這種織布機在織作時,須依靠織布者的腰力並用雙腳頂住織布機之經卷,極耗體力。至於作為材料的苧麻從種植開始到成熟採收後,需再經歷剝麻、洗麻…等一連串繁瑣費時的過程,可知一件服飾或布匹製作的艱辛。菱形紋為泰雅族織品中主要織紋圖案,具有多種變化及組合。文化意義代表「眼睛」或「祖靈之眼」,具有祖先保護之意涵。
本件織布可能為裝飾或展示用品,並不作為服飾穿著,布面中央的三對人像紋亦非傳統織紋圖案,應為當代的織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