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阿美族竹籐器」(館藏編號M0789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採集地與社名。族語稱為kanas。
此為一件籐編籃,色澤呈褐色,全件可分成上、下兩部分:下方的籃身及上方的籃蓋,兩部分形制相同皆為橫長樣式,惟蓋的尺寸略大於下方之籃身。製作方式係以籐條圈成長橢圓形以固定籃口形狀,籃底以粗籐條框成長方形,籃主體皆以籐篾採斜紋編法編織而成,其編法係將每一個籐篾間隔一條或以上的距離,並與其垂直的籐篾交編,相鄰的平行籐篾與其垂直籐篾交織僅隔一條之差,因而形成斜紋。籃口則以8字型編邊法修飾邊緣,係將邊緣的編條作8字型捲紮或編織成器緣。1另以一條粗麻繩做為提繩,穿入籃身及籃蓋底部兩側短邊之籐圈。
詮釋說明:
臺灣原住民族擅長以竹、籐、月桃、藺草等植物為材,編織各種生活器物,如籃框、背簍、篩子、背籃、儲物容器等。因籐篾可承受較大彎曲且性質堅韌不易折斷,故被大量使用,並且為了因應不同需求與容器形制,衍生出多種編織技法,竹與籐的混合使用尤為常見。竹、籐編之技藝,演變至現代,有以尼龍材質的打包帶代替,因打包帶具有多種色彩,因此能製造出具有圖案顏色變化的編織容器,但器身的形制仍然延續傳統。本件雖為阿美族籐籃,但此形制卻各族可見。
本件為中型籐編籃且有提繩之設置,可於外出工作或狩獵時攜帶,放置食物作為便當盒,亦可固定放置於屋內做為儲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