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珠長衣

  • 族群:泰雅族
  • 類別:服飾
  • 尺寸:長97.5×寬49cm
  • 館藏編號:M030100
  • 館藏位置:3F 「衣飾與文化」7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泰雅族貝珠衣」(館藏編號M0301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與社名,族語名稱為lukus kaha
  本件服飾形制為臺灣原住民傳統的方衣造型,製作方式係先將兩片夾織紅、黑兩色線之長方形麻布於長邊對齊縫合至中線,再往前於短邊對折為前襟,縫合面則為服飾背面。於衣身兩側邊留有若干公分袖圈然後向下縫合,即成為一件無袖、無領、無釦、前開對襟,長可及膝之長衣。衣身背面下半部織有橫向小菱形紋與斜線紋,全件服飾於前襟、衣身兩側、下襬以及背面下半部等處縫綴貝珠串。

詮釋說明:
  貝珠衣一般係指使用硨磲貝製成的白色貝珠串所縫綴為飾的服飾。貝珠綴飾的服飾有多種類型,其中又以本件貝珠長衣最具代表性。貝珠衣飾主要流行於泰雅、太魯閣、賽德克族,是一種尊貴的禮服,同時也可作為重要場合餽贈的禮物,或等同於貨幣的交換品。雖然貝珠衣是泰雅系統最具代表性也最重要的服飾,但是貝珠卻並非泰雅各族群自行生產,而是與漢族、阿美與噶瑪蘭等族交易所獲得。
  貝珠製作的方法是把硨磲貝切成細塊,穿孔後穿串於線上,全串再磨滾成圓形細珠串,再將之縫綴於衣服上,平均一件貝珠衣需數萬顆貝珠,使得整件衣服具有相當之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