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板舟裝飾物

  • 族群:ヤミ族
  • 類別:交通手段
  • 尺寸:長63×寬49.5×高3.1
  • 館藏編號:M063302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雅美/達悟族船及船飾」(館藏編號M063301、M063302、M063303),來自於臺東縣蘭嶼鄉,為雅美/達悟族人的交通運輸工具,族語名稱為tatala
      本艘木船由多片木板拼製而成,船身型制呈流線型,中間寬、首尾窄,船首船尾向上延伸呈錐形魚尾狀,整艘船身均雕繪以紅、黑、白三色相間的各種紋飾,船身外側飾有三角紋、波浪紋,並以二組波浪紋將畫面均分為前、中、後三段,每段均飾有三個人形紋,前後段船首船尾側板另飾有太陽紋,船身內側上緣飾有波浪紋及縱向直條紋。船首尾翹首的龍骨頂端各插有一支船花裝飾,船花以木頭及雞毛組合而成,木頭由飾有三角紋的船形及菱形結構組合而成,由上往下每個端點飾有同心眼紋、渦卷紋、太陽紋,最上端插有三束雞毛、其餘端點各插有二束雞毛,每束雞毛以黑繩串接捆綁加固。船長300cm、寬84cm、高125cm。


詮釋說明:
      臺灣原住民中邵族及雅美/達悟族具有造舟之傳統,邵族的獨木舟為整木削鑿而成,用於內湖航行捕魚,而雅美/達悟族則以製造拼板舟聞名,用於近海捕魚,大型拼板舟甚至可遠航外海,根據耆老記憶早期族人可以航行至菲律賓巴丹島貿易。
      造船是雅美/達悟族男人的工作,要造一艘好船需依照不同樹種及木材的比重特性而運用在不同的部位,船底龍骨多選用樹幹通直、質地堅硬耐腐的樹種,如台東龍眼、蘭嶼福木、蘭嶼赤楠三種為主;船板由下而上依比重排列多選用欖仁舅、大葉山欖、麵包樹等樹種,全船採用桑葚木釘拼接,板材之間以蘭嶼花椒根部的纖維做為接縫材料。
      本件拼板舟依尺寸研判應屬於單人船,全船浮雕彩繪,顏料的選用早期多施以天然的顏料,白色以貝殼磨成灰為原料,紅色為山上採集的紅土,黑色為燒過的木炭炭灰製成。船身外側刻有在地特有的人形紋、太陽紋飾,其中人形紋相傳為神話人物mangamaog,是傳授族人農耕技術及製作拼板舟的祖先,而太陽紋又稱船之眼,通常刻於船首與船尾,有驅除災難及引航的象徵作用,而出海時於船首船尾龍骨插上船花,象徵與神連結,以祈求平安之意。拼板舟使用前需舉行下水典禮與驅除惡靈等儀式,使用時以一人操作雙槳航行出海捕魚,不使用時會拉上岸或停進船屋,一艘船的平均船齡集中於3-8年,其中又以4-5年間報廢的數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