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布片」(館藏編號M0279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或社名。
本件布片係以四片長、寬大小及織紋相近的織布片於長邊並排接縫而成。以白線為經線,藍、白兩色線為緯線。全件織布以平織技法構成直條紋、短橫線紋及縱向相連的格狀紋,織紋圖案細密且排列有其規則。
詮釋說明:
苧麻織布為臺灣原住民族各族共有的文化傳統,在各族群當中,泰雅、太魯閣、賽德克及中部平埔族群如噶哈巫、巴宰族等族尤以精湛善的織布技藝著稱。
本件藏品雖缺來源地資訊,但觀其織紋圖案,偶可見於泰雅、太魯閣或賽德克族之平織紋布片,其功能用以盛裝或背負物品或做為背兒帶、床單、地墊、桌墊或毯子等用途,但通常布面會有留白,少有如本件滿織之情況。但因本件長110公分,寬73公分,形制及大小與泰雅等族之披肩相近。此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編號88-00151之泰雅族披肩,織紋圖案及色彩亦與本件相似。故本件或有可能為泰雅族之披肩。
披肩男、女皆可穿戴披掛,從右或左腋下斜披至左或右肩並繫結固定為常見穿法,本件無綁帶可直接於布角相繫。於秋冬天冷之際可以前披將雙手藏入披肩內禦寒保暖外,亦可後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