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撒奇萊雅族女子背心」(館藏編號M138800),於2008年收藏自湛賞文化藝術工作坊製作之撒奇萊雅族服飾,為撒奇萊雅族女子所穿著之背心,族語稱為pakitupen。
本件服飾係以黃色布料剪裁縫製並再貼縫棕色布條而製成的無袖背心。衣身左、右兩側約在腰部以下開岔,兩袖圈以棕色布條緄邊,再以同款棕色布片貼縫衣身兩側開岔處上方。領口為V領,前襟處於腰部以下縫合,前襟處以劍形貼縫棕色布條,再將一對棕色布條接縫領口上使之成為綁帶。
詮釋說明:
撒奇萊雅族的傳統服飾未有紀錄且族人已不復記憶,現今樣式系督固‧撒耘依成田武司於1912年所著之《台灣生蕃種族寫真帖》中的奇萊阿美族照片提供吳秀梅女士作為婦女服飾參考,男子服飾則由撒韵‧武荖提供圖檔同樣由吳秀梅女士製作,再透過族人討論色彩及圖案並賦予其意涵。此件女子背心以黃為主色,顏色意義代表部落失去的土地,腰部兩側的棕色布片,代表當年族人逃難到山區時,在山頂上手插著腰,往下凝望著失去的部落而在衣身上所留下的痕跡。
本件女子背心穿著時,僅需將領口綁帶解開再套入即可。通常會先穿上一件暗紅色長衣再套上本件背心,下身再穿著女裙。此外,女子背心另有縫有直排鈕釦而無綁帶之樣式,服飾色彩部分,本件貼縫的棕色布片亦有部分女子背心以綠色布片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