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

  • 族群:Paiwan
  • 類別:雕刻雕像
  • 尺寸:高39.4×寬376.6×厚16.4cm
  • 館藏編號:M092800
  • 館藏位置:1F Peopl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9

分享:

基本描述:
為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 (Sakuliu Pavavaljung) 所雕刻的作品。

本件木雕由一整木雕成,運用人形紋、植物紋與幾何圖紋以單行排列的方式組合而成。人像紋以淺浮雕為輪郭,搭配線雕做裝飾,焦點人像紋有梯形冠人像二組、三岔高冠人像二組,另有一組人像紋僅刻畫出帽緣,人像紋均手腳外攤雙膝彎曲呈蛙形,且無從判斷性別,其中再穿插波浪紋、菱形紋、同心圓、開花的檳榔樹做裝飾。

詮釋說明:

本件作品為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於1993年的作品。撒古流.巴瓦瓦隆為出身排灣族拉瓦爾群大社部落的藝術家,於1984年成立了撒古流工作室,以石雕、木雕、陶器、金屬等多種媒材進行創作,其對原住民族藝術貢獻卓越,於2018年獲國家文藝獎。

本件作品雖由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所作,但雕刻的風格與主題卻並非排灣族,而是融合北部平埔族木雕風格特色之作。北部平埔族的木雕板現存於世的數量稀少,以存於臺博館、臺大及2002年淇武蘭遺址挖掘的出土物為主,並多出於貢竂的三貂社(凱達格蘭或馬賽族)或宜蘭噶瑪蘭族村社,其功能意義因多非現地採集,在缺乏原始脈絡情況下較難考證,但仍可依其型制、紋飾特徵做物質文化的分類描述,李子寧(2009)依臺博館藏將北部平埔族木雕分類為直立式雕板、橫幅雕板、木雕簷椼、人頭紋雕刻理經架,加上淇武蘭遺址出土的墓棺蓋板及馬偕收藏的一件新娘禮冠均刻有類似的帶冠人像,顯示出木雕不全然做為建築結構或家中壁飾,甚至含括了墓葬及女性用品。風格上依伊能嘉矩的描述,以內畫、外畫為佈局,構圖採並列及散佈的形式,或以寫實的人像為焦點,周圍環繞著幾何圖紋等,形成畫框效果,人像紋樣式可分三岔高冠人像、五岔羽冠人像、雙菱形冠人像、梯形冠人像、扁形大耳人像,而除了人形紋外,亦不乏刻有植物、動物、魚類、幾何圖紋等樣式穿插。本件作品以北部平埔族木雕特有的人像紋及幾何圖紋為範本做刻畫,屬於經典復刻的創作。本件目前展示於一樓大廳的左側橫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