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筒

  • 族群:阿美族
  • 類別:武器防禦
  • 尺寸:高19×寬8×厚6 CM
  • 館藏編號:M075600
  • 館藏位置:2F 「生活與器具」11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阿美族火藥筒」(館藏編號M0756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或社名,族語名稱為pitelian to adet
    本件藏品為一件木製火藥筒,色澤呈棕黑色,狀似牛角造型,中央刨空,上方尖角處開口可裝填火藥,開口上帶一木製栓塞,,其功能係避免火藥潮濕栓塞上繫綁一棉繩,棉繩另一端繫綁於筒身。火藥筒筒身內側邊有半圓形突出並穿有一孔,可繫上綁繩便於攜帶或懸掛。筒身多處鑲嵌白色圓形貝片,圖案排列有圓形、半圓形、梅花形、線條型等。


詮釋說明:
    火藥筒為盛裝火藥之容器,係臺灣原住民族男子打獵或作戰使用的火繩槍之配件。臺灣原住民族早期使用的槍枝多係透過漢人交易所取得,最初目的係為了狩獵,所獵得的獸皮、獸肉又可與漢人交易生活物品,此種以物易物方式為早期原住民取得槍枝之管道,之後槍枝交易的品項增加,甚至能換取伐木及墾荒等漢人所使用的火藥筒有以水牛角製作者,故臺灣原住民族所使用的火藥筒也製成牛角的造型,例如排灣、阿美、布農、泰雅等族。而材質的選用上,除了木製以外,尚有骨製及獸角製成者。
    使用火槍時,先用火藥筒往槍口倒入推進用的火藥,再將彈丸用長條細棒從槍口推入,接下來把導火用火藥倒在槍機中的火皿上,當要進行射擊時,瞄準後扣下扳機,火繩會接觸火皿而將導火藥引爆,導火藥的爆炸會立即引爆推進火藥而將彈丸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