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

  • 族群:Unknown
  • 類別:飲食
  • 尺寸:長18.5×寬20.5×高43 CM
  • 館藏編號:M059400
  • 館藏位置:2F Livelihoods Utensils and Dwellings13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藏「葫蘆」(館藏編號M059400),標本採集記錄並未詳列採集地與社名。為臺灣原住民族常用之器具。
此器為頂端蒂頭處開口之葫蘆,其上半部較細長,下半部呈橢圓狀,並且以竹籐條盤底、固身和繞頸,而環繞葫蘆頸的竹藤結構之兩端另有固定一竹藤條作為提把。葫蘆與竹籐條提把的顏色相近,呈現深褐色。葫蘆身最寬處約20公分,而葫蘆口最高處約43公分,本件葫蘆表面除了固定用的竹藤條外,無其他特殊的紋飾或圖樣。

詮釋說明:
葫蘆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臺灣常見的一年生藤本植物或草本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力強,為重要的經濟作物。臺灣各族的原住民除了食用葫蘆以外,還會將成熟的葫蘆外殼製成各種不同用途的容器。另一方面,葫蘆與布農族人祖先誕生的起源之一有關,傳說天空飄下金黃色的葫蘆花瓣,其中爬出一隻小蟲,小蟲慢慢成長為一個男孩,而他週遭的花、草、樹木、飛禽和走獸叫著Bunun並四處宣告人類的誕生。
葫蘆可製成碗、瓢與壺等器具,除了當盛物或盛酒水的容器,還能裝入菸絲、火藥、植物種子或醃漬物等作防潮,用途廣泛。但由於葫蘆製器皿的重量輕,圓弧狀的底部無法平放,且外殼薄易撞碎,因此族人會在葫蘆腹部與底部用籐竹條纏繞編製保護,防止葫蘆摔破或撞裂,讓器皿安穩平放並支撐其重量,還可加裝把手便於提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