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族群:Puyuma
  • 類別:日常用具
  • 尺寸:長118×寬9×高9.5 CM
  • 館藏編號:M043700
  • 館藏位置:2F Livelihoods Utensils and Dwellings12

分享:

基本描述:
為卑南族人日常生活中用來舂米搗穀殼,或是搗製蒸熟的粟米作餅用的器具,需搭配臼一同使用,族語稱為rarusok。本件杵是以一整根木頭製成,長117cm。全件可分為杵頭和握柄處兩部份,杵頭位於木杵之兩端,被刨削成末端呈平整的圓柱形,越往握柄粗度略為減少,近握柄處則有一明顯弧轉,向握柄收束;握柄位於木杵中間,被削成較兩端細的圓柱棍狀,且表面刨刳得很平滑,以利把握。全件呈木原色,器表沒有任何雕紋或彩繪裝飾。

詮釋說明:

臺灣各原住民族群皆會使用杵和臼來加工處理食物。杵主要是用來搗穀類或煮熟的糯米用,材質分為木杵和石杵兩大類,以木杵為主。卑南族所使用的木杵,依據用途可細分為兩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木杵呈中段細長、兩端較粗的圓柱狀,另有一種呈現7字形的木杵,頭部呈現六角柱體,柄部從杵頭下方中間偏右或左的位置接合(參考臺大人類學博物館藏編號598之卑南族木杵),兩種形制皆是用於舂米搗穀殼或是搗製蒸熟的糯米;婚儀中使用的木杵呈細腰曲線型的木杵,器表施以紅漆,表面線雕有饒富卑南族裝飾風格的幾何圖紋。此種木杵是傳統婚禮中男方家族贈予女方家族的禮品,女方會在後續慶祝儀式時用來擣粟作餅,呈現卑南族婚儀中繁複的酬禮過程。

除了木杵,早期卑南族人還會使用少見於其他族群的石杵。石杵呈圓槌狀,杵身以石頭磨製成,再以竹和藤編固定於長形的木柄,可用於除去穀殼,或是將煮熟的糯米打製成糯米糕。本件的器表素面無雕紋,推斷應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