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斗

  • 族群:族別不明
  • 類別:嗜好品
  • 尺寸:長19×寬5×高4cm
  • 館藏編號:M035100
  • 館藏位置:2F 「生活與器具」8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不明族煙斗」(館藏編號M035100),入藏記錄未詳列族別與來源地,為臺灣原住民族的抽煙用具。
  本件煙斗由木頭及細竹製作而成,顏色呈棕色,由椀部及煙管兩個部份組成。椀部一體成形,係將木材挖削呈上圓下扁中央收腰的魚尾形,由頂部中央向內部挖空形成椀狀,椀身外部雕飾以直條紋、曲折紋、連杯紋、蛇紋等紋飾,椀口嵌金屬片。椀身中央一側鑿孔,以利煙管插入,煙管帶竹節。尺寸長19cm、寬5、高4cm。

詮釋說明:
  據載17世紀初煙草經由荷蘭傳教士傳入臺灣,18世紀初臺灣已開始種植煙草,19世紀初煙草種植已遍佈全臺,漢人與原住民皆有栽種。 臺灣原住民族多於自家周圍種植煙草,拆摘後的煙草葉會置於竹簍陰乾,然後再夾於竹叉暴曬,遇雨天則可置於火上培乾 ,曬乾的煙草葉會以藤束綁,形如手臂,或捲成如雪茄形的煙草捲。
  臺灣原住民族群,除了雅美/達悟族外,其餘各族不論男女老少皆有抽煙的習慣。煙斗多以竹木為材,部份煙椀內部及頂部會嵌有金屬片,增長煙斗使用壽命,有些煙管會隨附金屬通針。造型則以排灣族最為多樣,多以人首、人像、動物等樣式為題材裝飾。
  煙斗使用時,將煙草以小刀切碎放入煙椀,或捲煙草塞進煙椀裡燃燒,以煙管就口吸食,外出時,則置於方便攜帶的煙草袋(盒)內。煙斗除了作為抽煙用具外,有時亦可當作女用頭飾插於頭髮上,也因此婦女使用的煙管多較長,男性則偏短;亦可以是傳情示愛之物,排灣族男子會製作精巧的煙斗,送給心儀的女子。
  本件煙斗雖無來源族別,以型制而言,可能與排灣族或布農族的煙斗較為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