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泰雅族披肩」(館藏編號M005300),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或社名,族語名稱為pala。
本件披肩係以三片長方形的織布片於長邊縫接而成,布面左、右兩側有進行收邊。下襬以黑布緄邊。
此三片接縫的織布片皆以正紅色為底,以浮紋織法織出數道橫向相連的菱形組合紋。另以黑色毛橫線織紋為區隔。披肩上緣接縫一條織與披肩同款之紅色菱形紋織布,此片布條較長,並將兩端相縫形成套環,穿戴時不用繫綁拆解綁帶,將尾端未織完的部分製成毛線繩流蘇,另以棕黑色珠串及白色鈕釦為飾。
詮釋說明:
披肩是泰雅、太魯閣和賽德克三族的服飾特色之一。全件披肩以紅色為底,帶有線條形將整件布面等距分割。細觀此披肩風格樣式及織紋色彩,可能為賽德克族或是南投縣仁愛鄉之泰雅族人所穿戴之披肩。本件披肩特色為菱形浮織紋,菱形紋對於泰雅及賽德克族來說,代表眼睛或祖靈之眼。
披肩男、女皆可穿著,並且在穿著的方法上也很多樣。一般於秋冬天冷之際,披上披肩,宛如袈裟,或左或右披戴,除了可以前披將雙手藏入披肩內禦寒保暖外,亦可後披。披肩的實用性極高,若為簡單色彩的平織紋披肩,除了日常穿著外,亦可做為地墊、桌墊或毯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