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

  • 族群:魯凱族
  • 類別:信仰儀式
  • 尺寸:長14×寬2.5×厚1.5 cm
  • 館藏編號:M095704
  • 館藏位置:3F 「衣飾與文化」6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魯凱族刺青台座、刺針、小刀、墨台」(館藏編號M095702-M095705),係陳阿修女士於1994年贈送本館,為屏東縣霧臺鄉霧臺村,西魯凱群之紋手工具。族語稱為sapacapacasa
  此為四件一組之魯凱族紋手用具,分別為刺紋台座、刺針、小刀及墨台。刺紋台座為近似長方體造型之硬物,以一片白色麻布包覆之;刺針以一件細長木桿為柄,將三根以橘子或柚子樹的尖刺以黑繩層層纏繞繫綁於木桿前端而成;小刀以鐵為刃,木為刀柄;墨台為一片長方形黑色瓦片。


詮釋說明:
  在臺灣原住民族中,排灣、魯凱兩族皆有紋手的文化傳統,過去的魯凱族女子約於14、15歲達試婚年齡後,不論平民或貴族,若家裡經濟許可通常會請專門的術師給女子施行手紋,而手紋的圖案會因身分地位的不同有所差別。紋手的意義除了表示美麗以外,也代表女子成年的象徵。傳統上,魯凱族男子亦有紋手臂及紋胸以表示其階級地位。
  魯凱族的紋手流程,受紋者手握石頭或以麻布包覆之團狀物,施術者將刺針刺破受紋者之皮膚,並以刀柄反覆敲打刺針,過程中不斷塗以黑煤並以藤皮製成的器具刮除血跡。施術範圍自第二指節及整個手背至手腕處。在傷口復原的期間,用布巾吊於胸前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