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牌

  • 族群:Puyuma
  • 類別:武器防禦
  • 尺寸:長45×寬44cm
  • 館藏編號:M134700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卑南族盾牌」(館藏編號M134700),係由卑南族林清美女士製作,族語名稱為sizung
      此為一件木製盾牌,將木材刳削成帶弧度長方形的樣式,色澤呈黃褐色,正面以浮雕技法雕有人頭圖案,人面五官清晰立體,粗眉、大眼、寬鼻、厚唇,雙眉與鼻樑為一體成形,雙眼雕刻螺旋紋並塗以黑色顏料,雙耳戴有垂墜耳飾。正面邊緣則雕刻菱形紋做為外框。木盾背面中上方有一根橫向握把,並在兩端垂吊銅鈴。握把左側寫有人名,背面下方另寫有「高山舞集」四字。



詮釋說明:
  臺灣原住民多數族群如排灣、魯凱、卑南、阿美、鄒、雅美(達悟)等族,早期皆以盾牌作為防禦性武器,用以抵禦敵方刀、箭及長槍之攻擊,早期盾的型制有平板型和屋頂型兩種樣式。排灣、魯凱及卑南族更會於正面採用雕刻或彩繪等技法施以紋樣。
      因時代演變,木盾已失去原本禦敵功能,轉變成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物品,而在卑南族知本、初鹿及泰安等部落具有展現男子英勇之木盾舞,起源於過往卑南與他族因獵場而起衝突時,族人征戰凱旋歸來後,有立功者未受到表揚,因此在舉辦慶功宴之時,便舉起椅子舞蹈高呼以使得族人重視。不過知本部落於舞蹈時,手持紙扇或芭蕉葉,初鹿部落男性舞者才手持木製盾牌。
      本件盾牌為近代製作作品,作為歌舞表演時的道具之一。高山舞集為原住民舞蹈團,主要提供原住民歌舞展演活動之服務,創辦人即是本件盾牌作者林清美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