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曆板

  • 族群:Bunun
  • 類別:雕刻雕像
  • 尺寸:長113×寬7.5×高1.4 cm
  • 館藏編號:M146800

分享:

關鍵字:布農族、祭曆、曆法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布農族祭曆板」(館藏編號M146800),為2014年布農族人林南吉先生捐贈本館之藏品,族語稱為Islulusan。 
此為一件長條形的木製祭事曆板,據捐贈者之說法,本件於1975-1976年間製作,其材料取自高雄市那瑪夏區明治時期的派出所隔間板。正面上、下橫向陰刻數個菱形刻度記號,並在木板中央刻有多種幾何及象形文字的圖案,並於陰刻部分填入紫、綠、粉紅、棕、黃等顏料。

詮釋說明:
此種文物為布農族所特有,又稱為木刻畫曆。臺灣的原住民族並沒有真正的文字,而此種曆板上所刻劃的圖案被認為是布農族的文字發展過程。上方的刻度及圖案代表小米一年耕作期間的各樣祭儀,並以月亮的盈缺來做為曆法的依據,早期係作為部落祭司紀錄年度祭儀時節的備忘錄。祭曆板的出現為近代之事,係1925年臺灣總督府主辦之「始政三十年紀念台灣產業展覽會」,台中州在「蕃族參考品」下所展示的布農族Qanituan社祭曆板,以及同年的報刊報導。除了Qanituan社以外,還另有兩個日治時期發現的Haba-an社祭事曆板。因此製作及保有者集中於上述兩社,且為丹或巒社群,現行政區域為南投縣信義鄉。
祭事曆板的刻紋,菱形紋代表一日,每個刻紋有其意涵,本件製作年代較近,其特色係以不同顏色將各祭典活動區分,根據捐贈者的說法,從左至右每一組色彩代表的活動分別代表開墾、除草、嬰兒祭、成年禮、開倉、採收農作、打耳祭、農閒、收集食物及入倉等。
布農族的祭曆板在現代的藝術家進行布農族相關的創作時,經常以木板上的圖案帶入創作元素中,不僅彰顯族群特徵及獨特性,也代表布農族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