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衣

  • 族群:Atayal
  • 類別:服飾
  • 尺寸:長85×寬47cm
  • 館藏編號:M003600

分享:

基本描述:
  本件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藏「泰雅族長衣」(館藏編號M003600),為泰雅族人穿著之長衣,族語稱為lukus。入藏記錄並未詳列來源地與社名
  本件服飾係由兩片未經剪裁的長方形麻織布於長邊對齊並縫合至中線,將未縫合的部分向前折作前襟,再於衣身兩側從腋下處向下縫合成為一件無袖、無領、無釦、前開對襟之服裝,為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的方衣形制。衣身邊緣以麻線編帶緄邊,在前襟兩側、下襬、側邊及背面中央縫線處,縫接一條貝珠串為飾。此件長衣以原色麻線為經線,夾織與浮織紅色羊毛線。長衣正面全紅並延伸至後背處,後背至下襬為另一組橫向織紋,並在背面幾處織有短橫線紋及兩兩一組之菱形紋樣。

詮釋說明:
  泰雅族的服飾保留了較多傳統的方衣系統,同時服飾上大量使用紅色也是該族的特色之一。在泰雅族的傳統信仰中認為鬼靈(rutux)最怕紅色,所以將衣服染紅即有嚇鬼的作用,因此後來多採用紅毛線夾織衣服。至於白色的貝珠雖見於泰雅、太魯閣及賽德克等族的服飾,但是作為原料的貝珠卻非上述各族群自行生產,而是與漢族、阿美、噶瑪蘭等族之交易品。從秦貞廉1803年所著之《漂流臺灣秀姑巒之記》,可得知貝珠由阿美族婦女製作並與泰雅族人交換的過程。本件雖僅有少數菱形紋,但菱形在泰雅族的文化意義為「眼睛」或「祖靈之眼」,具有守護和警惕之意,且樣式、色彩及技法多樣。
  本件衣長85公分,應為男子服飾,穿著時,長及大腿,內著胸兜,男子下著前遮片或遮陰布。